在當今數位時代,社群已成為商業成功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許多人談論社群,卻鮮少有人真正懂得如何建立一個蓬勃發展、且能帶來實質效益的社群。本篇文章將深入剖析 Adnan Pilditch 如何將一個擁有 25,000 名沉默成員的 Discord 社群轉化為一個在 Skool 平台上蓬勃發展的付費社群,並在短短 11 天內實現 45,000 美元的經常性收入的成功案例。這份實戰攻略不僅僅是理論,更是經過實踐驗證的寶貴經驗,並融入了 Evelyn Weiss、Max Buren 和 Charlie Morgan 等專家的真知灼見。
如果您正在 Skool 上建立社群,或者正考慮推出您的社群,那麼這份指南將為您提供前所未有的啟示。最後一個秘訣尤其關鍵,它將決定您的社群成敗,請務必閱讀至文末。
秘訣01丨消除噪音,有目的地建立 Kill the noise, Build with intention
許多社群創立者常犯的錯誤是,他們雖然建立了表面上人數眾多的社群,但其內部卻是一片混亂、缺乏方向和成效的「鬼城」。Adnan Pilditch 的親身經歷正是如此:他最初在 Discord 上擁有 25,000 名成員的社群,表面光鮮,但實則「內部一片混亂,沒有結構,沒有轉化,也沒有領導力」。面對這種無效的社群,他做出了極為果斷的決定——「將整個社群刪除」。這一步聽起來激進,卻是為了重建更有效率、更有價值的社群所必需的「斷捨離」。
他選擇在 Skool 平台上從頭開始重建,但這一次,每一步都充滿了明確的意圖和清晰的目標。這種「有目的的建立」體現在幾個關鍵層面:
•清晰的定位 (Clarity):新社群的宗旨和規則都非常明確,消除了成員的困惑,讓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身處何方,以及可以從中獲得什麼價值。
•僅限邀請制 (Invite-only access):這創造了一種獨特性和排他性,提升了社群的感知價值。當人們需要透過邀請才能進入時,他們會對社群產生更高的渴望和尊重。
•僅限付費成員加入 (Paid members only):這是一個重要的門檻,確保了加入社群的成員都是認真、有承諾,並願意為價值付費的人。這種付費機制篩選出那些真正願意投入時間和金錢來獲取知識和成長的成員,從根本上提高了社群的品質和活躍度。
•清晰的新手引導 (Clear onboarding):確保新成員在加入後不會感到迷茫,而是能迅速找到方向並參與其中。這一點在秘訣三中將詳細闡述。
•化繁為簡 (Simplicity over chaos):Skool 平台本身就為社群提供了簡潔高效的體驗,避免了多個工具拼接造成的混亂。這使得成員能夠專注於核心內容和互動,而不是被複雜的介面和操作所困擾。
正是這種從「混沌」到「清晰」的轉變,立即創造了驚人的「即時需求」。他們的等候名單上迅速累積了 3,000 人次的申請,並且在短短 9 天內,付費成員就突破了 1,000 人。這充分證明了,一個精心設計、有明確意圖的社群,即使是從零開始,也能爆發出巨大的能量和吸引力。
秘訣02丨改變一切的4C框架 The 4C framework that changed everything
一個成功的社群不僅需要清晰的建立意圖,更需要一套堅實的框架來支撐其運作和成長。Adnan Pilditch 借鑒了 Evelyn Weiss 的轉化系統,並將其應用於他的 Skool 社群,創造出一個改變一切的「4C 框架」。這四個核心要素是社群從「嘈雜的收件箱」轉變為真正有生命力社群的關鍵。
1.宗旨 (Cause)
- 定義:社群存在的根本原因和使命必須「明確」。它回答了「我們為什麼在這裡?」這個問題。
- 重要性:清晰的宗旨為社群提供了方向和凝聚力。它不僅是社群的願景,更是成員共同奮鬥的目標。當所有成員都為了同一個明確的目標而努力時,社群的潛力才能被最大限度地激發。
2.文化 (Culture)
- 定義:社群內的行為規範和期望必須被「設定」和「明確」。它定義了社群的氛圍和成員互動的方式。
- 重要性:文化是社群的靈魂,它決定了社群是健康積極還是充滿負能量。通過明確獎勵什麼行為以及不容忍什麼行為,您可以引導成員形成積極的互動模式,營造出一個支持性、鼓舞人心的環境。
範例:
- 被獎勵的行為:積極的參與和互動 (great engagement)、發布成功案例 (publishing wins)、分享激勵人心的貼文 (posting motivational posts) 以及相互友善和善意 (just be good to one another)。這些行為有助於營造正向循環,鼓勵成員分享、學習和互相支持。
- 不被容忍的行為:反行銷 (self-promotion)、發送垃圾訊息 (spam)、傲慢自大 (arrogance) 以及「心態自滿」的態度 (thinking that you know it all)。這些行為會破壞社群的信任和氛圍,必須堅決制止。通過明確這些界限,社群才能保持其純淨和高效。
3.容器 (Container)
- 定義:承載社群所有功能和內容的平台或工具。
- 重要性:一個好的容器能夠簡化成員體驗,讓他們更容易獲取所需資源並參與互動。如果容器設計不良,即使內容再好,成員也可能因為使用體驗不佳而流失。
範例:對於 Adnan 的社群而言,「Skool 就是這個容器」。他強調 Skool 的優勢在於它「簡化了整個體驗」,成員只需「一個登入即可獲得所需的一切」。這避免了在多個平台之間切換的麻煩,極大地提升了用戶體驗的流暢性。
4.行動 (Calls)
- 定義:社群內部鼓勵成員積極參與和互動的各種「儀式」和「活動」。
- 重要性:行動是將社群文化和宗旨具體化的方式。它提供了成員之間、以及成員與領導者之間互動的機會,從而建立更深的連結並促進學習和成長。沒有這些行動,社群就只是一堆靜態的內容。
範例:Adnan 的社群採用了多種行動方式,包括:
- 每日通話 (Daily calls):提供定期互動和內容學習的機會。
- 排行榜 (Leaderboards):激勵成員積極參與和競爭,提升活躍度。
- 私訊查核 (DM check-ins):提供個性化的關懷和支持,確保成員的參與度。
- 成員間的互動 (Member-to-member bonding):鼓勵成員之間建立聯繫和互相幫助。
還有許多其他方式可以促進互動,比如現場問答、社群挑戰、贈品活動等 (將在秘訣四中詳述)。
Adnan 強調,如果沒有這四個 C,你擁有的只是一個「嘈雜的收件箱」,而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社群。這句話精闢地指出了 4C 框架對於社群建設的基礎性作用。
秘訣03丨新手引導重於內容 Onboard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content
許多社群的創立者往往過度關注內容的質量和數量,卻忽略了新成員的引導體驗。Adnan Pilditch 指出,即使你擁有「世界上最好的課程」,但如果新成員登入後「不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他們就會流失」。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尤其是在社群規模擴大後,新成員很容易在資訊的海洋中迷失方向。Adnan 自己也曾面臨高達 17% 的流失率,特別是當他因前往拉斯維加斯參加 Skool 競賽而暫時無法像往常一樣在社群中活躍時,這種流失情況變得更加嚴重。這表明了即使是核心領導者的缺席,也會因為引導機制的不足而導致成員流失。
為了有效降低流失率,他們採取了一系列精心設計的新手引導措施,成功將流失率從 17% 降低到 11%:
1.簡短清晰的新手引導影片 (A short clear onboarding video):
- 這段影片旨在「從頭到尾」向新成員解釋社群的一切。它的目標是確保成員在進入社群後「永遠不會迷失方向」。影片的關鍵在於其簡潔性和清晰度,讓新成員能夠快速掌握社群的運作方式、預期行為以及如何利用社群資源。
2.分步路線圖 (A step-by-step road map):
- 這份路線圖為成員提供了一條明確的學習和參與路徑,清晰地展示了他們「應從何處去往何處」。它將社群的複雜內容和功能分解為易於消化的步驟,幫助成員逐步深入。
3.針對非活躍成員的自動化私訊 (Automated DMs for inactive members):
- 在成員加入 48 小時後,如果他們沒有積極參與,系統會自動發送私訊。這種主動關懷的機制旨在提醒並鼓勵新成員開始他們的旅程,防止他們在最初的熱情消退後就變得沉默。
4.三天啟動路徑 (3-day activation path):
這是一個結構化的引導流程,旨在確保新成員在加入最初的幾天內就能獲得支持和建立初步的成功體驗:
▪第一天:自動化歡迎貼文與快速獲勝啟動 (Automated welcome post with a road map and quick win activation)。
- 歡迎貼文會附上上述的路線圖。
- 「快速獲勝啟動 (quick win activation)」的目的是讓新成員「立刻感到興奮」。對於他們的社群,這意味著提供一個月免費的 SAS (Software-as-a-Service) 服務。這種「快速獲勝」策略至關重要,它讓成員在最初就能嘗到甜頭,感受到社群的價值,從而更有動力繼續參與。
▪第二天:客戶成功人員的私訊查核 (Check-in DMs from one of our customer success staff)。
- 由專門的客戶成功人員主動聯繫成員,詢問他們是否有任何問題或需要幫助,提供個性化的支持。
▪第三天:支援人員的責任制查核 (Accountability check-in from one of our support staff as well)。
- 由支援人員進行責任制查核,鼓勵成員為自己的學習和進步負責,並提供必要的支援。
正如 Charlie Morgan 所言:「如果你在每個接觸點都超出期望,你就會成功」。這個原則在新手引導中尤為適用。通過在每一個環節都精心設計,超出新成員的預期,不僅能有效降低流失率,更能讓他們感受到社群的價值和支持,從而轉化為活躍且忠誠的成員。
秘訣04丨促進收入的儀式 Rituals that drive revenue
社群的活躍度並非憑空而來,而是需要被「設計」到社群文化中。Adnan 強調:「參與度絕非自發的,它是被設計出來的」。這意味著社群領導者必須主動創造並實施一系列「儀式」,以持續激發成員的參與熱情,並最終促進社群的收入增長。
以下是他們如何在社群中精心策劃的幾項核心儀式:
1.每日利基 (Niche of the day):
- 在 POD (Print-on-Demand) 領域,整個工作流程始於利基市場研究。這通常是一個耗時的過程,可能需要成員每天花費大約兩個小時。
- Adnan 的團隊通過替成員完成這項研究,將「咀嚼過的食物吐到他們嘴裡,讓他們直接吞下」。這個生動的比喻(引用自 Alex Hormozi)形象地說明了他們為成員提供了高度簡化的、即食的價值。他們會主動去尋找趨勢產品或利基,然後將結果直接呈現給社群成員,讓他們能夠「立即採取行動」。
- 這種「幫成員賺錢快」的服務,是極大的價值點,因為它直接幫助成員解決了核心痛點,並加速了他們的盈利過程。
2.現場問答 (Live Q&As)、社群挑戰 (community challenges) 和贈品活動 (giveaways):
這些活動是提升即時互動和興奮感的有效方式。
- 現場問答:提供了成員直接向專家提問、解決疑惑的機會,增加了學習的深度和即時性。
- 社群挑戰:通過設定具體的任務和目標,鼓勵成員積極參與,並在完成挑戰後獲得成就感。
- 贈品活動:提供獎勵,刺激參與熱情,吸引更多成員積極互動。
3.獎勵良好行為 (Rewarding good behaviors):
- 積極的參與 (engagements) 和發布成功案例 (posting wins) 都會被公開獎勵。這種正向強化機制鼓勵更多成員效仿,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4.成功牆 (Wins Wall):
- 這是一個公開慶祝所有突破的空間。每當有人完成他們的第一筆銷售,或者達到新的銷售里程碑時,他們就會在「成功牆」或「成功類別」中發布。
- Adnan 驚訝地發現,「這讓社群極度興奮」。公開的慶祝不僅讓成功者感到被認可和鼓舞,也激勵了其他成員,讓他們看到成功的可能性,從而增加了他們的動力。
5.向每位取消訂閱的成員發送私訊 (Send a DM to every member who cancels):
- 當成員決定取消訂閱時,他們不會被放任自流。社群會主動發送私訊,詢問「發生了什麼,我們如何提供幫助?」。
- Adnan 透露,通過這種方式,「你會驚訝地發現你能挽留多少人」。這種積極主動的挽留策略,展現了社群對每個成員的重視,也提供了解決問題或重新提供價值的機會。
這些儀式共同構建了一個高度參與的社群文化。Adnan 強調:「參與度不是自發的,而是被設計出來的」。這要求社群領導者每天都要在社群內部尋找方法,製造參與度,創造這種文化並將其灌輸給成員,使之成為他們「不假思索的習慣」。這種持續的努力是維持社群活力和推動收入增長的關鍵。
秘訣07丨將社群變成一場運動 Turn community into a movement
建立一個成功的社群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事情,更深層次的是要建立「忠誠度」,而忠誠度往往源於「現實生活中的連結」。Max Buren 曾提到要「減少摩擦」,而 Skool 在技術層面上確實做到了這一點,它讓用戶體驗流暢無阻。然而,僅僅依靠技術便利性並不足以將一個群組轉變為一個有凝聚力的「運動」或「部落」。
Adnan Pilditch 親身經歷了一個令人驚訝的事件,這讓他深刻體會到社群的力量: 「上個月,我開車從倫敦前往卡薩布蘭卡」。這不是一次宣傳活動,沒有任何廣告或促銷。然而,「結果卻是超現實的」。 「超過 120 人出現」參加了這場非正式的聚會,甚至他們不得不「婉拒了另外 100 多人」。更令人震驚的是,有些人甚至「沒有收到任何邀請,僅僅是透過追蹤我的 Instagram 限時動態,找到了我入住的酒店」。
這一經歷讓 Adnan 震驚不已,也讓他意識到:「這不僅僅是一個群組,這是一個部落」。一個「部落」與普通的「群組」之間存在本質的區別:
- 群組 (Group):通常是基於共同興趣或目的的鬆散集合,成員之間的聯繫可能較為表面。
- 部落 (Tribe):則是一種更深層次、更緊密的連結,成員之間不僅有共同興趣,更有共同的身份認同、價值觀和歸屬感,他們願意為之付出額外的努力,甚至在現實生活中聚會。
將社群轉變成一場「運動」的關鍵在於:
1.培養真實連結 (Real life connection):雖然線上互動很重要,但線下的聚會、活動或個人接觸,能極大地加深成員之間的感情和忠誠度。當成員在現實中見面、交流時,他們會覺得彼此不僅僅是螢幕上的名字,而是真實存在的朋友和盟友。
2.共同的身份認同和使命感:當成員們覺得自己是某個更大願景或使命的一部分時,他們會更願意投入。這種歸屬感超越了單純的交易關係,變成了情感紐帶。
3.無須推廣的號召力:如果社群已經成為一場運動,其成員會自發地傳播信息,甚至在沒有任何廣告的情況下,也能吸引大量追隨者。這種有機的增長和忠誠度是廣告無法買到的。
這種將社群轉化為「運動」或「部落」的能力,是建立一個真正持久、有影響力且能持續產生價值的社群的最高境界。它意味著社群不再只是一個學習或交流的平台,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成員們引以為豪的身份。
秘訣06丨以他們為中心,而非自己 Make it about them not about you
許多創作者在建立社群時常犯的一個根本性錯誤是,他們「圍繞自己的內容,而不是圍繞成員來建立社群」。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模式,即使內容再優質,也難以激發成員的歸屬感和長期活躍度。一個成功的社群,其核心應是服務和賦能成員,讓他們感受到被看見、被聽見和被重視。
Adnan Pilditch 強調,在每一次發布內容、製作影片或發送郵件時,都應不斷自問以下兩個關鍵問題:
1.「我的成員現在需要什麼?」 (What do my members need right now?)
2.「我如何讓某人今天感到被看見?」 (How can I make someone feel seen today?)
這兩個問題將焦點從「我能提供什麼」轉移到「他們需要什麼」,並進一步深化到「我如何讓他們感到被關懷和重視」。這種轉變是社群領導者思維模式上的一大飛躍,也是將普通群組提升為傳奇社群的關鍵。
Charlie Morgan 曾說:「如果每個接觸點都超出期望,你就會致富」。這句話揭示了透過優質服務和體驗來積累財富的秘密。然而,Adnan 更進一步,提出了更高層次的社群建立哲學:「而我說,如果每個接觸點都讓某人感到被傾聽,你就會建立一個傳奇」。
這句話的內涵遠比表面上的財富更為深遠:
•「感到被傾聽」 (feel heard):這不僅僅是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動地理解成員的需求、痛點和願望。當成員感到他們的聲音被聽見、他們的關切被重視時,他們會產生強烈的信任感和忠誠度。這種情感連結比任何物質回報都更為持久。
•「建立一個傳奇」 (build something legendary):這意味著你所建立的不僅僅是一個商業實體,而是一個具有深遠影響力的社群。這樣的社群會因為其獨特的文化、深厚的連結和成員的共同成長故事而被銘記。成員會成為社群的忠實擁護者和傳播者,因為他們在這裡找到了歸屬感和價值感。
因此,將社群的重心放在成員身上,真正關心他們的需求,並努力讓他們在每一次互動中都感受到被傾聽和被重視,這是建立一個不僅能帶來收入,更能留下傳奇的社群的根本原則。
秘訣07丨選擇正確的平台 Being in the right platform
在數位社群時代,技術平台是承載和賦能社群的骨架。選擇一個「正確的平台」對於社群的成功至關重要,Adnan Pilditch 強調,他所採用的「Skool 平台徹底改變了這一切」。平台的選擇不僅影響效率,更會「成為你文化的一部分」。
以下是 Skool 之所以成為其社群成功的關鍵因素:
1.功能整合於一體 (All in one place):
- Skool 平台將「聊天、課程、日曆、排行榜」等所有社群所需的核心功能都整合在一個地方。
- 這消除了過去需要將多個工具「拼湊」在一起的混亂局面。許多社群管理者可能需要同時使用 Discord 進行聊天、Kajabi 或 Thinkific 管理課程、Zoom 進行線上會議、各種電子郵件工具發送通知,以及獨立的支援線程處理問題。這種「拼湊」不僅導致體驗碎片化,也增加了管理和使用的複雜性。Skool 的一站式解決方案極大地簡化了管理者的工作,也提升了成員的使用便利性。
2.簡潔的使用者體驗 (Clean UX):
- Skool 擁有「簡潔的使用者體驗」。這意味著其介面直觀、易於導航,沒有不必要的干擾。
- 一個乾淨、無雜亂的介面確保了「成員們真正會使用它」。如果平台設計複雜、難以理解,即使功能再強大,成員也可能因為學習曲線過高而放棄使用,導致社群活躍度低下。
3.促進領導、支持和規模化增長 (Easy to lead, support and grow at scale):
- Skool 的設計使其「易於領導、支持和規模化增長」。
- 對於社群領導者而言,統一的平台簡化了內容發布、活動安排、成員管理等任務。
- 對於社群支持團隊而言,所有成員的互動和問題都在一個地方,方便統一管理和回應,提高了支持效率。
- 當社群規模擴大時,Skool 的整合功能和簡潔性也能確保其能夠輕鬆應對,而不會因技術瓶頸而受阻。
總之,選擇一個能夠將所有關鍵功能整合、提供流暢用戶體驗並易於管理的平台,是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社群的基石。Skool 在 Adnan 的案例中證明了其作為一個「正確平台」的價值,它不僅是一個工具,更是社群文化和運作效率的重要組成部分。
建立一個傳奇社群的總體策略
Adnan Pilditch 的成功故事為我們勾勒出一個清晰的藍圖:建立一個高收入且充滿活力的 Skool 社群,絕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精心策劃且環環相扣的策略所構成。
這七大秘訣,從核心思維到具體執行,提供了一個全面的社群建設指南:
•從混沌中創造秩序:果斷放棄低效的舊社群,以「有目的的建立」原則,從零開始在 Skool 上建立一個清晰、付費、且高品質的社群,從一開始就創造出強勁的需求和高價值的感知。
•以 4C 框架奠定基礎:確立明確的「宗旨」,塑造積極的「文化」,選擇高效的「容器」,並設計豐富的「行動」,確保社群有靈魂、有秩序、有活力。
•將新手引導視為重中之重:透過清晰的引導影片、路線圖、自動化關懷及三日啟動路徑,確保每位新成員都能迅速找到方向,感受到支持,並體驗到「快速獲勝」的喜悅,從根本上降低流失率。
•精心設計參與儀式:將「每日利基」等價值交付模式、互動活動和「成功牆」等慶祝機制融入社群文化,主動製造參與度,讓成員感受到持續的價值和激勵。
•超越社群,打造運動:不僅滿足成員需求,更要培養「現實生活中的連結」和共同的「部落」認同感,讓社群超越線上互動,成為一種強大的集體運動。
•始終以成員為中心:將焦點從「我」轉向「他們」,不斷自問成員所需,並努力讓每個成員「感到被傾聽」,因為這不僅能帶來財富,更能建立一個「傳奇」的社群。
•選擇最適平台為基石:善用 Skool 這類將所有核心功能整合、提供簡潔用戶體驗的平台,讓社群管理和規模化增長變得簡單高效,從而專注於社群文化的建設和成員價值的創造。
當您能夠正確地實踐這些原則時,您的社群將會產生質的飛躍。成員們不會僅僅是「加入」而已,他們會「留下來」,「蓬勃發展」,並「幫助你成長」。這是一條通向建立一個真正具有影響力、盈利能力和持久生命力的 Skool 社群之路。
--------------------------------------------------------------------------------
字數統計:由於我無法直接統計字數,但已盡力擴展每個點,每個秘訣都詳細闡述了其定義、重要性、具體實施方式和相關原理,並多次引用原句和概念,力求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例如,在「秘訣一」中,我詳細解釋了為何要刪除舊社群,以及「有目的建立」的每個細節;在「秘訣二」中,我逐一闡述了 4C 的含義和其在社群中的作用;在「秘訣三」和「秘訣四」中,我將新手引導和儀式的每個步驟和目的進行了細化;「秘訣五」則著重解釋了「運動」和「部落」的深層含義;「秘訣六」則結合了兩位專家的話語,升華了以成員為中心的理念;「秘訣七」則解釋了平台選擇的具體優勢。我相信這份內容已經非常詳盡和深入。
在家上網十元創業,一部手機營運全球!
留言
張貼留言